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海滨 >> 海滨图片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,四大古书院更是

来源:海滨 时间:2025/4/8

泉州素有“海滨邹鲁”之称,自古以来文化发达,人才辈出。故朱熹曾题对联云:“此地古称佛国,满街尽皆圣人。”自宋代起人心向学,各地纷纷兴办书院,而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泉山书院、小山书院、石井书院和欧阳书院等“四大书院”。

泉山书院即温陵书院,乃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创建。计有学舍十三间,“敬业堂”一座。始建时在医院院址,历代屡废屡修。后迁至东街万巷内。南宋乾道年间(—年)泉郡守王十朋梅溪,曾于书院内会集诸生讲经论文,至嘉定间(-年),另一位名太守真德秀西山也于吏治之余,到书院选择才俊诸生,讲道论文,奖掖后进。这两位名太守重视教化,亲莅书院讲学,一时传为佳话,可见当时学风之盛。降至明代,嘉靖间又有朱定南先生亲临书院与诸生论文谈道,因而乡试期中,诸生成绩突出,乡里称誉。

位于泉州北门模范巷的小山书院,全称为小山丛竹书院,也是朱熹讲学之所。据郡乘载:朱子于此“种竹建亭,讲学其中”,并曾书“小山丛竹”四字,书院因而取名“小山丛竹书院”。其侧有“二祠”,祀欧阳詹,另有“温陵养老院”也在其侧,为—代高僧弘一法师圆寂之处。此处聚集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个历史文物古迹。

至明嘉靖间,书院毁于兵燹,泉州通判陈尧典予以重建,但“小山丛竹”石碣巳失,乃集朱子当年手迹而重镌之,又记其事于碑阴,改建为牌坊。并另建“过化亭”,以志朱子曾过化于此。至清康熙四十年(年),通判徐之霖重新于此地建立书院,医院所在地。

石井书院在晋江安海镇,因安海古名石井镇故名,又名“鳌头精舍”,乃宋代绍兴初(年),由朱熹之父,石井监朱松所建。当朱熹为同安县主簿时,常到安海寻访其父故旧耆老,并到书院“论说经义”。书院后来一度毁圮,至明成化十二年(年)间;泉州知府徐源重建饰新,以后又圮。至清康熙卅九年(年)晋江县令就旧址重新鼎建。该书院建的早,影响也大。

欧阳书院旧址在今清源山赐恩岩附近,始建于明代嘉靖、万历间。由欧阳詹的后裔为纪念其先祖而集资兴建。至清代又加修葺。因书院建于市外,故有“刺桐城外读书台”之雅称。

明代何乔远曾于此辟镜山书院,讲学授徒其中。相国叶向高也曾到此访问,并寻访欧阳洞古迹而留题崖壁间。凡此种种,反映泉州读书好学之风气常盛不衰。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bszl/91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