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你的网龄达到5年以上,就应该不会对“莆田”这个名字感到陌生。
国内能像莆田一样,面积不大、存在感却极强的城市不多,虽然人们谈论到它时提及的往往不是什么好的名声:假名牌鞋、假医院、在媒体新闻里那些令人咋舌的彩礼嫁妆…
以至于大家在考虑福建旅游目的地时,可能会想到厦门、泉州、漳州、福州、宁德…却独独不会把莆田列入其中,连紧邻它的平潭县都比它更出圈!
尽管它的风景、文化、美食一样不少,和以上几座城市并列于南部海滨之上,从厦门坐高铁去莆田,只需要1小时
这个时候小浪我就想感慨:千年励志无人问,一朝丑闻天下知。
其实从网络上了解的莆田,不足以描绘这座小城的万分之一,当你愿意撕开标签去重新审视它,你会发现,莆田其实是一座非常魔幻、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城市。
虽然莆田山多地少,但它拥有延绵公里原始而美好的海岸线风光,还藏着两个商业气息比鼓浪屿要淡得多的宝藏小岛。
虽然不像泉州那样以文化出名,但其实莆田可是八闽古府之一,“海滨邹鲁,文献名邦”说的就是它;
同时,这里还拥有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,是中国妈祖文化的发源地,是如今全球多座妈祖庙和2亿妈祖信众的信仰之源!
对于吃货来说,莆田在福建美食界的地位也不容小觑,靠山又靠海,在这座城里吃点鲜掉眉毛的山珍海味都不是事儿!
今天小浪写这篇文章,就是希望大家能放下对莆田的偏见,认识它在鲜少被提及的另一面!
山海之间·文化之源
因为定位不是旅游城市,来莆田的游客就要远少于其他福建沿海城市,这也意外地为这座小城保留了更天然原始的海岸线风景。
多公里的海岸线上,分布着兴化湾、平海湾、湄洲湾,湾区内还有各种小岛散落。
这其中,就有来莆田绝对不容错过的岛屿,湄洲岛。
湄洲岛被称为“南国蓬莱”,蓝天、碧海、阳光、沙滩构成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;它拥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、“东方夏威夷”九宝澜黄金沙滩、“小石林”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!
看到这座小岛,我就想起十几年前的鼓浪屿,也是这么质朴、这么原始,有绵亘而静谧的黄金沙滩,天气好的时候,大海的颜色就如同蓝琉璃一样清透漂亮。
这座岛屿在游客之间也许不出名,但在全球2亿妈祖信众之间可谓是声名远播,因为--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,就是在这里建成的。
但凡去过国内以及东南亚沿海城市,就会发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,几乎每一座城都会在海边立起一座巨大的观音像、供奉香火旺盛的寺庙。而这一文化的源头,就在这座仅有14平方公里的小岛上…
当你踏足这座小岛,联想到它“东方麦加”的别称时,感觉会很奇妙。
这座传奇的妈祖庙所在的地势较高,需要拾级而上,登上去后景色视野相当不错!
海边的寺庙总有一种独特的威严感,这里凝聚着岛民的精神力量,面对着具有无穷威力的大海、镇守一方安宁;夜幕降临时分,在山下的海湾边遥望灯火逐渐亮起的妈祖庙,很有“海上布达拉宫”的既视感!
去湄洲岛游玩,参观妈祖庙、逛逛鹅尾神石公园、在黄金海岸边漫步,足矣。其他七七八八的景点我觉得倒不是很值得去。
此外岛上吃饭会比较贵,毕竟是与内陆隔绝的离岛,物资比较匮乏,倒也可以理解。
在湄洲岛以北,还有一座南日岛,如果对妈祖文化没有很深的执念,私以为来这座小岛玩耍会更有趣。
海边的沙滩几乎没有什么人,各种渔船星罗棋布,海中和山间伫立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风车,有说不上来的童话感。
猪母山、九龙山上的海景视野极好,天气好的话你甚至可以直接看到海峡对岸的台湾省。
虽然知名度不高,但这座岛还有个别称“海鲜岛”,是全国知名的鲍鱼出产地!不知道是不是我有滤镜,总觉得这里的海产口味比其他海域要更新鲜味美~
以上这两个岛屿都可以从莆田市区的码头坐船抵达(去湄洲岛从「文甲码头」坐船、去南日岛从「石城码头」坐船),但我个人更建议报名日游项目,省心。
说起来,莆田漂亮的地方还不止是大海,山水景色也非常不错,比如必去看的九鲤湖。
在徐霞客笔下,九鲤湖和武夷山、玉华洞并称为“福建三绝”,既然郭沫若说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不如武夷一小丘”,那可见和武夷山不相上下的九鲤湖景色也是一绝哇。
九鲤湖最出名的就是飞潭,自古便有“鲤湖飞潭天下奇”的说法,九漈瀑布大能大到一百多米,小又能小到3~4米,景色变化非常丰富!
九鲤湖旁还接壤着一座九龙谷森林公园,国家4A级景区,除了看山看水外还可以玩玩竹筏漂流,不过总体设施比较落后,如果时间不充裕,只去九鲤湖玩耍就够啦。
城市性格·爱拼会赢
一般在写其他城市的时候我不会特意去写历史,冗长的内容大家通常不爱看,但是莆田不一样,莆田那堪称“与天斗,其乐无穷”的逆袭发展史,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,必须写两笔。
如果你来莆田,最好抽个半天时间去逛逛莆田市博物馆。
博物馆的选址在绶溪公园东侧,两面环水,由一幢4层主展馆和4层副展馆组成,外观形似妈祖手中的“如意”,这个设计还挺有灵魂。
在这个展馆里,不仅可以看莆田百姓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发展文化、经济、工业,以及抵抗外敌保家卫国的历史。听我这么描述你可能觉得没啥意思,中国大多数城市不也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地发展的吗?
但这之中的区别就在于,莆田是一个真正的“苦咸之地”,原本极其不适合人类居住
这里的地形是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,山多、地少、耕田少,粮食十分匮乏,现如今看到的大部分平地在历史上都曾是一片汪洋;倘若不是被外界大规模战乱所迫,过去的移民原本应该都不愿意选择这样一个地方生活。
既来之则安之,在一个穷苦的地方要想活命,还想活得好,那就不得不拼。
于是莆田人选择兴修水利、向海要地。就这么说吧,莆田市本身,就是中国最古老、最伟大的“填海造城”工程,硬生生从老天爷手里“抢”出一片舒适家园。
先是修建镇海堤抵挡海潮入侵,以便于扩大陆地平原开垦土地;
农业发展起来了,文化和经济也不愿落后,摆在莆田人面前的还有科举和经商两条路,莆田人愣是把这两条路都走成了“通天路”。
科举,莆田市名副其实的“进士之乡”,历史上出过多名进士、13名状元,冠绝全闽;
经商,莆田人被称为“东方犹太人”,莆商更是闽商中的实力派,在世界各地经商从业的莆商有将近万人,其中海外侨胞就有万人,分布在85个国家和地区。
中国近85%的民营医疗行业、近70%的木材市场、近60%的金银珠宝行业、1/3的油画出口业,都由莆商贡献。
就这么说,我们所知道的莆田鞋,不过是莆系商业的冰山一角而已。
更难得的是,莆田人有着极为浓厚的“家族意识”,成功积累财富后不会忘记回报宗族,而他们的回报方式通常都是修缮寺庙。
我想这也与莆田人的另一个技能天赋有关,就是--造神。
除了前文提到的妈祖之外,莆田也是田公元帅、梅妃、钱四娘、陈靖姑、陈文龙等民俗信仰兴盛发展的舞台。
那些生前做过善事的名人,死后都会被请入神祠,成为镇守一方土地的神明,接受信众们的祭拜,还会将他们的故事编入戏曲中传唱。
这种信仰与众多宗教不同的点就在于特别务实,神明是为人服务才值得供奉,虽然擅长造神,但到底还是“以人为本”。
每当逢年过节或者遇到祭祀的重要日子,你总能看到好些个寺庙张灯结彩、人声鼎沸、香火缭绕…
莆田市博物馆里也有专门规划一层楼用于展览民俗文化,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了莆田当地的各种习俗、节日,很有意思。
四楼还有一个“海上丝绸之路”展览,对莆田人的航海文化、妈祖信仰也有很深度的介绍和解读,而且呈现方式非常独特~
山珍海味·人间烟火
在莆田,看风景饱了眼福、了解文化充实了内心,也别忘了用美食犒劳一下口腹~
福建本身就是一个遍地是美味的省份,虽然莆田不出名,但不影响它是一个超超超超好吃的宝藏小城!
莆田老街上,各种低矮紧凑的老屋错落排列,藏着许多古早味儿美食,只待食客前来亲自发现,而莆田美食为饕客准备的惊喜,就是“山海之鲜”。
海味,南日岛的鲍鱼、灵川的花蛤、湄洲岛的甲仔鱼、江口的通印子鱼、黄屿的红毛苔、哆头村的哆头蛏,还有比普通紫菜鲜美数倍的头水紫菜…
如此丰富且新鲜的海产,不管是清蒸、白灼还是红烧,只需要最简单的料理方式,就能激发出最极致的美好滋味。
更别说莆田人吃海味的花样还挺丰富,就拿一个全国随处可见的蛏子来说吧,炝、熘、盐焗、蒜蓉、煲汤…还有最受欢迎的老酒竖蛏,每一种做法都能让你的味蕾被“鲜”到起舞。
山珍更是绝,红菇、竹笋、番鸭、羊肉、橄榄、芋头,还有各种鲜甜多汁的水果…有些食材都不敢想象这是产自一座海滨城市。
除了在酒楼餐厅里可以吃到的各种佳肴,莆田小吃也是名满天下,莆田卤面、兴化炒米粉、海蛎饼、炝肉、扁食、煎包、豆浆炒、赐粉、红团、金钱粿、新县方糕…街头巷尾,尽是温暖心和胃的人间烟火气。
有趣的是,最出名的莆田小吃,是重庆鸡公煲,不仅在莆田市随处可见,在国内各种一线大城市也能很轻易找到这道美食的专营店。
没错,重庆鸡公煲来自莆田,据说之所以冠以“重庆”之名,是因为将这道美食发扬光大的人叫作“张重庆”??????
在莆田老街上随处转转,或者找一两家新派莆田菜馆吃顿饭,你便会对这座小城在美食这方面的魅力心服口服。
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总忍不住哼唱出那句熟悉的旋律:“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,爱~拼~才~会~赢~”
以前只觉得这个歌词土,甚至土得有点搞笑,但了解莆田的前世今生后才感觉,这首歌,一词一句都唱得不容易,都是莆田百姓不屈服命运、努力拼搏的真实写照。
下次去福建,别忘了到这座城市走一走,去感受它的魔幻之处。
内容来源:发小浪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jzl/744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