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海滨 >> 海滨优势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航母冠名的福建,为什么在高校圈子遇

来源:海滨 时间:2024/9/22

从国内高校布局角度审视福建,会发现这里很有意思。一是没有“福建大学”,相比山东大学、吉林大学、江苏大学等,福建没有冠以“省名”的大学。

第二,福建也没有冠以“东南”字眼的大学,毕竟这里以东南自居似乎更贴合实际。其实,福建高校历史上曾有东南大学、福建协和大学等历史传承,期间演变为福州字眼的高校,很多人认为放弃福建的“区域属性”有些可惜,显得有些不太大气。

福建现有89所大学,有数量优势,却少本土“牌子”,特别是其中冠以“福建”的大学仅有农林、医科、中医药和师范4所大学。而河南冠以“省名”的大学11所,山东、浙江均有9所以本省开头的大学。

相比很多省份遍地的XX省科技大学、理工大学、工商大学、财经大学、工程大学等,在福建都不见踪影,这里有的则是厦门大学、华侨大学、闽南师大等比较“小众化”的高校。

福建人文历史非常厚重。福建省辖福州、厦门等9个设区市,人口规模万人,按理说具备了福建大学的格局基础。省会福州是有着“海滨邹鲁”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。陈景润、侯德榜、吴孟超、卢嘉锡、林俊德、高士其……,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,都堪称福建的人才坐标。

前期,国内第三艘航空母舰以“福建”命名,福建的文化和地域这么受欢迎,那么福建高校为什么不以“福建”命名呢?

这与福建高校传承有关系,民国时期的厦门大学曾计划改名福建大学,但考虑到厦门大学的侨乡特色,且因迁址等事宜遭受反对,最终未能成行。

福建历史上短暂时期也存在过福建大学,后期演变为福建师范大学,期间又分出了福州大学。可是后期新的福州大学,是在厦门大学支援下建设出来的,所以说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有极其深厚的渊源。

为避免以前改名引发高校纠葛,上世纪五十年代曾考虑,建设一所新的福建大学。但由于当时东南局势不稳定,一拖再拖,后来就没有再筹建新的福建大学。

虽然没有福建大学,但以福建命名的四所大学很有特色,而且也有着福建高校变迁的根源。有一段时期,曾想改一所大学的名字,直接更名为“福建大学”,但最终也没有付诸行动。为什么呢?大家如果了解下几所学校,就会找到其中的答案。

福建农林大学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,前身是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福建省立农学院,现在是农业农村部、国家林草局与福建共建高校。

仅从名字上看,这所大学似乎是冷门大学,也有人奇怪为什么当初不改为东南农林科技大学,恰好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名媲美,也弥补了省内“东南”字眼和科技大学名字的空缺。

福建农林规模很大,在校学生3.2万人,有本科招生专业(类)65个,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,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,最好学科上榜数居国内农林高校第六位。

福建师范大学,肇始于年的“福建优级师范学堂”,曾有短时期“福建大学”经历,年易名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,现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。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。

福建师大显然没有更名的计划和必要,这所大学以“新师范”“新文科”“新工科”为建设路径,现有本科专业89个,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累计28个,位居省属高校首位。

去年,福建师大首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基地,软科发布排名榜单上,位列全国高校第89位、福建省属高校第2位、全国师范类院校第10位。

福建医科大学和中医药大学,更不可能更名福建大学,这两所大学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公立本科医学院校之一。

这两所以“福建”冠名的医科大学,毕业生在福建广受欢迎,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,许多校友成为福建省医疗卫生战线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。

软科国内医药类大学排名榜上,福建医科大学位列第21位,国内高校第位,省内高校第3位。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位居全国第名,福建省排名第2名。

虽然没有福建大学,但这些以“福建”命名的大学,也都非常不错。还有哪些报考信息,欢迎补充。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0431gb208.com/sjszjzl/7846.html